公開授課紀錄

SDGs 與全球公民素養 - 公民科公開觀課 (減少不平等) 摘要 1131106

主講人: 邱奕統
主辦單位: 格致高級中等學校


摘要 (條列式整理)

1. 公平正義與權利保障

  • 公平正義的多元標準:公平正義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理念,但因觀點不同,可能造成權利保障的落差。
  • 個人權利的保障
    • 無差別對待 (形式平等):法律應保障每個人不受歧視,提供相同待遇。
    • 去除不平等:如性別歧視條款遭違憲宣告後修正 (民法第1089條)。
  • 群體權利的保障
    • 積極平權措施 (實質平等):特定群體可能需要特別保障,如原住民立委保留席次。
    • 積極性差別待遇 (肯定性行動):針對歷史性歧視,提供就業與教育優惠。

2. 群體權利與公平正義

  • 肯定性行動與經濟不平等
    • 1960年代美國採行肯定性行動 (affirmative action) 以補償非裔美國人歷史性歧視,但薪資差異仍存。
  • 台灣的平等保障制度
    • 憲法明定公民平等,不得歧視,並提供積極補助 (低收入戶補助、女性生理假)。
    • 羅爾斯的正義論
      • 平等自由原則:所有人應擁有基本自由權利 (如受教育權)。
      • 差異原則:政策應有利於社會弱勢群體 (如學測報名費減免)。
      • 機會均等原則:教育與就業機會應向所有人開放。

3. 原住民族教育與積極平權

  • 保障原住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:
    • 設立原住民族學院、專班及考試優惠。
    • 原住民族語言檢定作為入學加分標準,鼓勵母語學習。

4. 正義類型

  • 分配正義:公平分配資源,如政府發放低收入戶補助。
  • 程序正義:確保決策過程公正,如政府採購需遵循合理程序。
  • 匡正正義:修正不當行為,如偷竊者應賠償受害者。
  • 轉型正義:針對歷史性政府不公行為進行補償與改革。

5. 身心障礙者權利保障

  • 公平正義的觀點轉變
    • 過去:視身障者為弱勢,給予施捨性優惠。
    • 現在:應確保其基本權利,如無障礙環境與就業保障。
  • 聯合國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》
    • 確保身障者享有與一般人相同的社會參與機會。

6. 教育權的公平與挑戰

  • 少子化影響
    • 班級縮減、學校倒閉、教師過剩,影響教育資源配置。
  • 公私立大學資源不均
    • 公立40%、私立60%,應檢討補助政策與學費公平性。
  • 特色招生與多元選才
    • 確保公平機會,如面試與書面審查如何減少偏見?
  • 數位學習與AI應用
    • AI可幫助個人化學習,提高教學效率與評估客觀性。

關鍵詞定義

  1. 公平正義 (Justice) - 以公正方式分配資源、權利與義務,包含形式平等與實質平等。
  2. 形式平等 (Formal Equality) - 依法給予每個人相同待遇,不考慮個別情境。
  3. 實質平等 (Substantive Equality) - 針對弱勢群體提供額外協助,以達成真正公平。
  4. 無差別對待 (Equal Treatment) - 不因性別、種族等因素區別對待,維護基本人權。
  5. 積極平權措施 (Affirmative Action) - 針對歷史性不公,提供特定群體優待政策。
  6. 肯定性行動 (Affirmative Action) - 美國針對少數族群提供就業與教育優勢的措施。
  7. 羅爾斯正義論 (Rawls’ Theory of Justice) - 包含平等自由原則、差異原則與機會均等原則。
  8. 差異原則 (Difference Principle) - 政策應優先幫助最弱勢群體,以縮小社會不平等。
  9. 機會均等原則 (Fair Equality of Opportunity) - 任何人都應有平等競爭的機會。
  10. 匡正正義 (Corrective Justice) - 修正錯誤與補償受害者,如司法懲處與賠償機制。
  11. 轉型正義 (Transitional Justice) - 針對政府過去侵犯人權行為進行修正與補償。
  12. 分配正義 (Distributive Justice) - 資源應公平分配,如社會福利政策。
  13. 程序正義 (Procedural Justice) - 保障決策過程公正,如司法審判程序。
  14. 教育公平 (Educational Equity) - 確保所有學生享有相同的學習機會與資源。
  15.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(CRPD) - 聯合國推動的條約,確保身障者平等權利。
  16. 原住民族教育保障 - 透過政策保障原住民族學生的升學機會與文化傳承。
  17. 少子化 (Low Birth Rate) - 新生兒減少,影響教育與就業市場發展。
  18. 數位學習 (Digital Learning) - 透過科技提升教育成效,如AI個人化學習。
  19. 特色招生 (Special Admission Policies) - 透過繁星推薦等方式多元選才。
  20. 公私立教育資源分配 - 檢討公立與私立學校的經費補助與學費公平性。

未命名

瀏覽: 2次

未命名

瀏覽: 6次

1131106簡報-FINAL.pptx

瀏覽: 1次

公民科公開觀課會議記錄報告1106-113邱奕統-final.pdf

瀏覽: 0次